周尚文
在明朝近300年的历史中,涌现出了无数智勇双全、忠诚报国的将士。尤其是在“九边重镇”大同,历任总兵都是骁勇善战,足智多谋。他们为国家的统一、安定和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有这样一位总兵,他是明朝历史上**的总兵加“三公”者;他慧眼识英才,发现并培养了大明战神马芳;他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死后被明穆宗追赠为太傅,谥号“武襄”,赐祭九坛;他爱护士兵,体谅百姓,在我县新平堡,民众自发建造“三英祠”祭奠他。他就是指挥修筑李二口“错长城”,号称“飞将军”的周尚文。
周尚文,字彦章,陕西西安人。明朝成化十年(1474年)出生西安后卫军户武将之家,幼时喜好读书,粗晓大义,且多谋略,精骑射,颇具将才之风。少时随父游历四方,见识广博,胸怀壮志。
弘治三年(1490年),16岁的周尚文承袭父辈指挥同知的职位。在每一次战斗中,他都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屡次立下赫赫战功。他足智多谋,常常以巧妙之计,化解敌人的攻势。在一次大战中,他巧用地形之利,设下埋伏,一举歼灭了敌军的主力,立下了汗马功劳。
正德五年(1510年),安化王朱寘鐇勾结宁夏指挥使周昂等人起兵叛乱,席卷了半个大明。周尚文奉命带兵守卫黄河渡口,智擒叛官千户丁广等人。后经众人推举,周尚文升任卫指挥使。正德七年,御史刘天和弹劾陕西镇守太监廖堂,廖堂诬奏刘天和违抗旨意,逮捕押送京城。周尚文受到株连被下狱,严刑拷打,逼他揭发刘天和的罪行,但他始终没有承认刘天和有罪。直到两年后,因查无实证,周尚文调任阶州守备(属甘肃省),升都指挥佥事、甘肃游击将军。
嘉靖元年(1522年),周尚文调任宁夏参将。不久后升任都指挥同知,并担任凉州(治今武威县)副总兵。一次,御史在周尚文的辖区庄浪巡视,突然遭遇蒙古敌军袭击。周尚文临危不乱,立即派出两队人马,一队保护御史,一队亲自率领阻击敌军,敌军见不敌,这才退兵。还有一次,他奉命出塞追击小股入侵敌军,却反遭蒙古大队人马包围。当时周尚文只率领少量骑兵,他的部将都感到恐惧。但周尚文从容下马解鞍,率领所有部队集中在崖边,奋力抵抗敌军。将士们置之死地而后生,奋勇杀敌。双方一时旗鼓相当。这时周尚文的部将丁杲及时率军来援,敌军见无利可图,便引兵退去。此役,周尚文身受重伤,于是向朝廷申请辞职养病。不久病好后,又被起复原职。
嘉靖三年(1524年)冬天,蒙古鞑靼部吉囊率军入侵凉州。由于黄河水结冰,无天堑阻隔,鞑靼骑兵长驱直入凉州境内。周尚文早有准备,他在秋季筑边墙一百二十里,这下派上了用场。他命令士兵以水浇灌边墙,由于天寒地冻,浇上去的水瞬间变成了冰,吉囊见冰滑无法登上城墙,便引兵退去。第二年春天,吉囊看到河水冰融化了,就再次率领士卒进攻凉州。周尚文连夜命令工匠打造长竿铁钩,指挥将士手持长竿铁钩,钩杀渡水的敌人。就这样,吉囊的几次进攻被成功击退。
嘉靖九年(1530年),周尚文升任为右军都督府都督佥事(从三品)、宁夏总兵。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王琼督陕西三边军务,主修边墙,周尚文亲自监工。同时他还疏浚水渠,开垦屯田,使得当地军民受益匪浅。不久,鞑靼部劫掠西海(属青海省),经过宁夏。巡抚杨志学建议周尚文发兵作战,周尚文不同意,被弹劾免职。
嘉靖十六年(1537年),周尚文被起用任山西副总兵。鞑靼部首领吉囊率领四万骑兵从偏头关(今山西偏头西北)来犯,周尚文与长子周君佐转战三百里,击退之,周尚文及长子都受重伤。朝廷论功行赏,升任周尚文为延绥镇总兵官(今陕西榆林)。
嘉靖十九年(1540年)三月,吉囊部入侵延绥,大肆抢掠清平堡,不仅没有遇到有效的抵抗,而且全身而退。明世宗大怒,惩罚了相关将领。周尚文也被牵连贬官夺去俸禄。周尚文恃才而傲,常与文官相争。文官又常压制他,双方关系因而更加恶化。巡抚贾启弹劾周尚文“老悖”,兵部请将其调至甘肃。明世宗不同意,将贾启与周尚文的俸禄一并夺去。巡按张光祖称二人一定不能共处,世宗这才将周尚文革职,并将贾启贬官。九月,吉囊率部又扰固原,这时刘天和已担任三边总督,立即召周尚文前来,激其立功。适逢陕西总兵官魏时与吉囊在黑水苑(今宁夏固原北)交锋,周尚文尽出精锐,与魏时两面夹击,大败鞑靼军。此役,吉囊幼子十王阵亡,明军共斩首一百三十余级。不久,升周尚文为都督府都督同知。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周尚文被推荐为东官厅听征总兵官兼后军都督府佥事。当时严嵩为礼部尚书,其子严世蕃负责后军都督府事务,骄横无常。周尚文当面斥责他,准备上奏弹劾他。后来严嵩道歉,严世蕃才得幸免。于是严嵩调严世蕃为治中(整理文档的官员),以回避周尚文,但对周尚文恨之入骨。同年秋,周尚文调任大同总兵。但与巡抚赵锦不和,一再要求告老,明世宗不许,将赵锦调为甘肃巡抚。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蒙古部吉囊因饮酒过度而暴毙身亡。吉囊死后,他的弟弟俺答继任为大汗,并派遣使者前往京师,再次请求与明朝进行“互市”。然而明朝仍然拒绝了他的请求。俺答在遭到拒绝后,率领蒙古军队南下,再次对大同发起劫掠。他的气焰十分嚣张,发誓将整个大同抢光、杀光。面对这样的威胁,明朝不得不加强防御,以保护边境安全。70多岁的周尚文,老当益壮,又亲自带兵领将,勇敢地迎战蒙古骑兵。两军在黑山不期而遇,展开了一场激烈的骑兵对决。周尚文指挥明军骑兵,以火铳猛烈射击敌军,成功打乱了蒙古骑兵的阵型。随后,他发起了集团冲锋,与敌人展开近身肉搏。
吉囊的儿子满汗歹,骁勇善战,他对周尚文斩杀“十王”耿耿于怀,为了复仇,他率领蒙古骑兵奋勇冲杀,排山倒海般地扑向明军。明军依托火器优势,给蒙古骑兵造成了不小的伤亡。满汗歹面对明军的火器优势,毫不害怕,连续斩杀十几名明军士兵。杀气腾腾地冲向周尚文,这位年逾古稀的老将毫不退缩,拉弓搭箭,一箭射中了满汗歹。蒙古骑兵见状,士气低迷,纷纷溃逃。
周尚文乘胜追击,蒙古骑兵连战连败。俺答汗惊恐万分,再次逃回草原。此役后周尚文的威名更是传遍了草原。
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俺答觊觎阳和卫,屡次试探从阳和口、鹁鸽峪(在白羊口村)、铁裹门等关隘入犯,周尚文率军守备阳和,派多队骑兵组织防御,断绝俺答南下之路。第二年,受到明世宗降敕嘉奖,升后军都督府左都督加太子太保。
嘉靖二十六年(1547),为进一步巩固大同及宣府的防御能力,宣大总督翁万达与周尚文商议修筑长城,由周尚文负责督修自宣府西经阳和至大同开山口一段,长约二百多里。周尚文亲率军役,依山傍势,削峰劈口,凿石垒墩,顺利地修完了这段长城。我县遗存的明长城基本上是周尚文指挥修筑的。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俺答汗率领着6万骑兵,向宣府袭来。明军将领董阳、江瀚、唐臣、张淮率兵迎战,在滴水崖遭遇伏击,全军覆没。俺答汗借势追击,连连告捷,抵达曹家庄,扎下大营。宣府明军犹如被吓破胆的兔子,不敢出战,蒙古骑兵趁机四处劫掠,民众纷纷逃亡,局势千钧一发。
嘉靖皇帝洞悉赵卿的懦弱本质,明白宣府守军无法抵挡俺答汗的铁蹄,于是调遣猛将赵国忠前去镇守。而周尚文则率领一万骑兵从大同出发,如闪电般直扑曹家庄,与俺答汗的主力展开决战。虽然周尚文已经75岁高龄,但对于击败俺答汗,他仍是信心十足。
正当壮年的俺答汗,虽然曾多次被周尚文击败,但这次,俺答汗决定不再溃逃,而是列阵迎战,与周尚文正面对决。明军的骑兵依旧采取着他们擅长的战术,火铳齐射,先打乱对方阵型,然后发起冲锋,近身搏斗,与蒙古骑兵正面厮杀。从早晨杀到日落,明军人数虽少,但主将周尚文亲自上阵,士气高昂。
整整战斗了一整天,双方都筋疲力尽,仍未分出胜负,只得退回大营休息。周尚文派敢死队夜袭蒙古军大营,让对手整夜处于戒备状态,消耗对手的体力。次日,双方再次进行激战。明军休息充分,精神状态非常好,蒙古骑兵则显得疲劳,招架不住。激战中,明军奋勇当先,蒙古部族酋长有四人阵亡,俺答汗的中军旗帜也被明军夺取,蒙古部失去了作战的信心。
俺答汗刚要下令撤兵,明军的援军如神兵天降,从四面八方合围过来。蒙古骑兵见情况不妙,将士四散奔逃。周尚文与众将分头追击,把蒙古兵打得抱头鼠窜,最后狼狈逃走。历史记载:“俺答数万骑犯宣府,尚文大破之曹家庄。录功兼太子太傅,赐赉有加。其年卒,年七十五。”
周尚文除了勇猛善战之外,还善于培养人才。马芳这位明朝的名将,就是周尚文发现和精心培养出来的。在周尚文的教导下,他曾差点活捉了俺答汗。马芳感恩周尚文的知遇之恩和教诲,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奋勇杀敌,为明朝立下了赫赫战功。
周尚文一生清白廉洁,节俭朴实,爱惜士卒,善于用兵,为此部下都愿意为他誓死出战效力。他任职大同总兵期间,多次击败蒙古军的进攻,使得蒙古军不敢轻犯大同边界,为保卫明朝作出了突出贡献。其因战功**,升任后军都督府左都督加太子太保。当时,宰相严嵩父子对他百般排斥,谗言佞语,但因周尚文高超的武艺,**的战功,嘉靖帝要依靠他严守边防,严嵩父子虽百般阻挠也无效。直到周尚文去世后,因严嵩专权,再加上两人旧日的隔阂,使得朝廷不予恤赏。给事中沈束曾为周尚文鸣不平而上疏,严嵩故意惹怒嘉靖帝,从而使给事中沈束禁锢在牢狱之中长达18年之久。直到隆庆元年,才追封周尚文为太子太傅,谥号为武襄。
周尚文任职大同总兵七年期间,修建弘赐五堡、靖虏五堡、灭胡九堡、镇羌五堡、再加上得胜堡等共26座军堡。这些军堡的修建,在大同镇北部形成了两道有力的军事防御线,有效地抵御了蒙古骑兵的进攻,使大同边界安宁数年,老百姓安居乐业,为中原明王朝经济、农业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