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镇风光第46期

2025-07-17

渠凯英

渠凯英,男,天镇县赵家沟村人。1920年出生,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赵家沟村武委会主任、党支部书记、县二区小队长、县九区大队长,1948年10月8日惨遭敌人杀害,年仅28岁。

1920年,渠凯英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兄弟姐妹8人,他排行第八。幼年时期,因家境贫困上学困难,仅念过几天冬春书。十一二岁时就开始参加劳动,帮助父兄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16岁父亲去世,渠凯英即已成为家里的主要劳力。一家人终年劳累,除交纳税赋,所剩无几,日子过得十分紧迫。亲历艰难困苦生活的渠凯英,对万恶的旧社会非常痛恨。

1945年春,天阳工委派蔡仁键、王凤廷等同志来到赵家沟村开展工作,他们广泛接触群众,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和八路军在前方英勇抗日杀敌的事迹;向群众讲述党的减租减息的土改政策以及解放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打土豪、分田地的情况,贫苦群众听了,扬眉吐气,精神振奋。渠凯英听了这些内容,心情激动澎湃,主动接近蔡仁键、王凤廷等来村开展工作的同志,向他们提供村里的一些阶级状况及敌伪大乡的活动等情况。7月,赵家沟村建立了新的村政权和农会、武委会等组织。渠凯英任武委会主任。他一心扑在工作上,积极组织青年民兵们为来村开展工作的同志们通风报信,站岗放哨;踊跃地参加减租减息的斗争。同年8月,渠凯英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1月,村里建立党支部,渠凯英任支部书记,仍担任村武委会主任。担子重了,工作更加主动积极。他既重视抓支部的工作,注意培养发展那些积极可靠的贫苦群众入党,壮大党的力量,也不放松对民兵的组织训练工作。夜晚,他和新发展的党员坐在一起谈心,对新党员进行思想教育;早晨他和民兵们滚战在一起,组织民兵训练。整天没日没夜地工作着。区委的领导见渠凯英工作认真肯干,大胆泼辣,1946年7月,提任他为二区区小队长。

1946年10月,我军战略撤退,县区干部及县大队,遵照上级“县不离县,区不离区,依托山区坚持斗争”的指示,撤出县城,转战、坚持在南山一带,渠凯英与二区区委书记崔其昌及梁考等区干部转移到后峪一带活动。当时的环境是异常恶劣的,被斗争的地主与国民党反动派勾结在一起,向广大的翻身农民特别是党的干部进行疯狂的反扑,抓捕、杀害了我们许多干部群众。在一片白色恐怖下,个别经不起考验的村干部和区小队员,或悄悄离队,或投敌叛变。可是渠凯英并未丧失信心,停止战斗。他率领区小队和民兵继续坚持活跃在赵家沟一带,夜间进村,白天上山,伺机袭击敌人。

1947年3月的一天,天镇城里的敌人赶着骆驼往阳原送小米。走到赵家沟附近时,被区小队的流动哨发现,报告给渠凯英后,渠凯英马上带了十几名区小队员抄小路去追赶截击。不到半小时就追上了敌人,一阵穷追猛打,把敌人的骆驼惊得四零五散,打死、打伤敌人3人,缴获小米1500斤。为了割断天镇城与阳原县西城敌人的来往、联络,阻止敌人在天阳公路通行,渠凯英经常带领区小队、民兵在天阳路上埋地雷、破公路、割电线。渠凯英曾和区小队员们说:“反正不能让敌人在天阳公路上顺利通行,也不能让敌人挂线通话。”曾一度断绝了敌人的通行,逼得天阳二县敌人的通行不得不绕道张家口。

在战斗中,区小队逐渐发展壮大,而武器、弹药则用得捉襟见肘。渠凯英就想办法去搞敌人的。1947年4月,渠凯英带一个班的区小队员,化装后,急行军50余里,到了阳原县化稍营村,走到敌人的哨卡炮楼附近时,让队员们散开,隐蔽好后,他自己急速跑到炮楼下面,向炮楼上敌人喊话:“赶快交枪吧!要不炮楼底下的炸药包一响,你们就都没命了!”上面的十来个敌人听到喊话后,吓得惊魂落魄,乖乖地把枪和所带的子弹都扔下来。渠凯英很快招呼队员们过来,拾起10支大枪和150多发子弹迅速撤了回去。

渠凯英带领区小队,神出鬼没地偷袭、袭击敌人,屡屡得胜,深得人民群众的称赞、信任。敌人提起渠凯英则头疼得很,曾下通缉令捉拿渠凯英,并多次到赵家沟村进行搜捕。搜不到渠凯英就殴打群众,放火烧房、毁窑,抢劫大小牲口和财物。村里的100多间房、70余孔窑洞被敌人毁坏,还把渠凯英的哥哥抓到贾家屯据点毒打,企图以此来威胁渠凯英。后来,渠凯英和几名党员干部的家属都搬迁到阳高县的上辛庄村居住,渠凯英带领区小队依然坚持战斗的赵家沟一带。敌人看硬行搜捕抓不住渠凯英,就施计以官禄引诱。派叛徒韩佃金来拉拢渠凯英。韩佃金不敢直接见渠凯英的面,就在村里炫耀自己,让村里的人们给渠凯英捎信说:“叫凯英也到那面干吧,交一支大枪给5块大洋,交一支土枪给3块大洋。原来当多大的官到那面还当多大的官。”渠凯英听说之后,恨得咬牙切齿地说:“让他等着吧,将来抓住这小子,非用石头砸出他的脑浆不可!”

敌人的搜捕、官禄引诱,并未使渠凯英折服。相反,更增添了他对敌人的痛恨,更增强了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一次,渠凯英获悉国民党县部驻马家皂的头目母凤成带十来个随从到张家口聘女儿,返回时从天镇火车站下车,经天阳公路回马家皂。他就带区小队事先埋伏在赵家沟附近公路旁边的沟岔里,当敌人走入他们埋伏的范围内时,渠凯英带领队员猛然跃上公路,大喝一声“不许动!”随即一枪击毙母凤成。余敌兵见其主子已死,慌忙四散逃奔,他带队员又追赶生擒2名敌兵,后经教育释放回家。阳原县东井集有个警长,常四处骚扰,打家劫舍,奸淫妇女,抓杀无辜。1947年5月的一个深夜,渠凯英孤身一人,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入这个警长的家里,将作恶多端的警长处死,又用手榴弹逼着警长的卫兵将两箱子弹和一箱手榴弹送到右所窑,让区小队员接应回去。

1947年12月底,渠凯英调到九区(新平一带)任大队长。九区所辖的新平堡,曾是土匪头、保警队副大队长张如山占据的地盘。附近白家营、渡口堡两敌据点的敌人也常到九区抢劫、袭击我区干部。其条件之艰险,环境之险恶是可想而知的。渠凯英知险不惧,知难而进,到了九区之后,他首先走遍各个村庄,了解情况,熟悉地形,摸索各伪大乡、据点敌人的出没规律,继续保持着他那勇猛顽强的战斗精神。一天晚上,渠凯英得到新平伪大乡次日给国民党往城里送粮的消息。第二天大早,他和其他几个区干部一起组织了区小队民兵等100余人,赶到四方墩准备埋伏截击敌人。出发前,有个民兵胆小怕死,不敢跟上去。渠凯英的火就上来了:“我随时都准备着掉脑袋,大家都不怕,你怕什么?”说得那个民兵心服口服,也跟上一块去打伏击。当敌人拉粮的10多辆大车经过四方墩村时,渠凯英一声令下,区小队和民兵一拥而上,将10多辆大车团团围住,几下子解除了护送敌兵的武装,缴获了全部粮食。

1948年3月24日,我军一举解放了天镇城。狡猾的伪保警队副大队长张如山率残部逃到柴沟堡后,又返回了新平一带,企图勾结白家营、渡口堡两据点的敌人与我军继续抗衡。因此,新平一带的局势还很不稳定,敌我斗争仍很激烈。我九区的同志们不畏艰险,坚持在那里开展工作,与敌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渠凯英与区里的其他同志们,分头到各村一边搞征收,一边宣传党的政策。同时动员联庄成员的家属,把跑了的联庄队员各自叫回来,交出武装。1948年6月,渠凯英随同区委书记刘福全在辛庄子曹佃龙的家里与张如山弟十疤子(外号)谈判,争取张如山缴枪投降。

1948年10月上旬,渠凯英同区农会主任焦风岐,民兵张步山,在祁家窑、常胜山等村工作,监视柴沟堡方向敌人的动向。一天,渠凯英等3人,在常胜山刚刚吃了早饭,就踏上了去往拐子沟的山路,他们边走边商量着到拐子沟如何开展工作。走到常胜山村南的黄土沟掌时,流窜到段家梁等山村抢劫财物的张如山残部白玉才分队突然从山上扑了下来,双方遭遇,开枪对打起来,因寡不敌众,渠凯英等3人一边还击,一边向侧面狼窝沟方向撤,敌人紧追不舍。他们3人刚跑到黄土沟掌鞍口,渠凯英中弹负伤,紧接着农会主任焦风岐、民兵张步山也先后中弹倒地牺牲。渠凯英挣扎着用手枪还击向他包围过来的敌人,一直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壮烈牺牲,时年28岁。当时,区委书记刘福全正在五里墩村,听到渠凯英等3位同志牺牲的消息后,带了5名区小队员,飞快赶到常胜山。敌人已逃走,队员们将3位烈士的尸体抬到杏园窑安葬。

渠凯英短暂的一生,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也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他用自己的鲜血,在我县人民革命斗争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他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我们一定要继承先烈遗志,传承革命精神,以先烈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精神,攻坚克难,砥砺奋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阅读3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