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保衡(上)
我县地处边塞之地,历史上出现的大多是武进士、武举人,科举考试入仕的寥寥无几。据史载,至清朝乾隆年间,我县科举入仕的只有苏京、薛纶二人。苏保衡是苏京的长子,苏保衡虽然没有参加过科举,但他是皇帝御赐进士,先后担任解州军事判官,工部尚书、浙东道水军都统制、刑部尚书、礼部尚书、尚书省右丞等要职,每一任上,他都是清廉正直,两袖清风,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留下清白的美誉。
苏保衡于辽天庆元年(1111年)生于天镇县新平堡。六岁时,他爹苏京任西京(大同)留守。他们家境相对宽裕,应该聘请名师来教保衡读书。但苏京怕儿子贪玩,先生管不了。他要自己亲自教。他白天忙于公务,晚上准时授课。在微弱的烛光下,他让儿子把昨天学的诗文背诵一遍,然后再挑难题考问。
当地的豪绅想侵占官府马场的一块地,在一天晚上给苏京送了一包厚礼。苏京一看便哈哈大笑,扭头看见小保衡问道:“衡儿,你说这该收不该收?”保衡眨巴眨巴眼睛,认真地说:“爹爹教诲,读书人都想成为圣贤,就是有权利这道关卡。有的人能抑制私欲,从权利谋私中脱出,成为君子;有一些人,情欲低下,追求私利,就成了小人。我长大要成为‘君子’,爹爹还能当‘小人’?”苏京听罢,心里甭提有多高兴,连声说道:“说得好!说得好!咱父子共勉吧!”那个豪绅灰溜溜地拿上东西走了。
保衡不只是一味地读书,他更喜欢搜集有关建筑书籍,自己研究。谁家盖了别致漂亮的新房,他总要去看看。十一岁那年,他家祖屋需要修缮。他爹命工匠师傅照原样进行修缮。他却自己设计画图。画好后拿给工匠看,问:“老师傅,照我的样儿建,行吗?”工匠师傅一看,惊奇地赞道:“真神啦!多好看的窗棂镂花呀!好,就照你这样子做!”工匠照着图样做开了,等完工后,窗棂果真新颖美观,博得全家的称赞。
苏保衡十九岁那年,他爹苏京病逝了。他被调到解州(运城)当了个军事判官。一上任,他就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把署衙的门楼修缮一新。他把木刻镂花成功地应用到砌砖上,又省钱,又坚固,还好看大气。这一手露得轰动了整个解州城。
有一天,一位药铺掌柜突然找见了苏保衡,诉说他在城里南街买了处旧铺面。想改造做药店,谁知年年动工,银、粮支出了无其数,年年住不上房。他快急死了。他央求保衡说:“苏大人,我请了不少有名望的人去看测过。有的说,这块地方土地爷收回做了养鱼池,不准上面盖房;有的说,这儿原本就是水龙王出游的过道,常年积水,盖上房也得倒塌。大人帮我去看看,有无办法可想?”
苏保衡听罢,觉得好笑。于是他就和药铺掌柜的一起到了南街。发现这儿是城内最低洼的地方,四周还有积水坑,地基湿得往外渗水,周围的房屋全是东倒西斜。苏保衡察看了一阵儿,问:“你打算盖啥样子的铺面?”掌柜的答:“只要能卖药,塌不了,啥样子的都成。”保衡手一摆,说:“不,在街面上,要盖就得像个样子才是!我看,盖两层木楼,下面卖药,上面住家,你看咋地?”掌柜的一听,连忙摇头说,“大人真会开玩笑!一层还塌得立不住,还敢想盖二层?”保衡又说;“我给你勾个样儿,只要你照着做,保你百年无事。”过了几天,这块地方果真开始动了工。基础不挖槽,苏保衡怕石头砖块自重量大,不用石头不用砖。命工匠打下数根立木。在立木上像变戏法儿一样,盖起了一座漂亮的木结构二层楼。还采用斗拱依托,雕花栏杆,美奂绝伦。惹得全解州城男女老幼齐来开眼界,个个赞不绝口。
天德五年(1149年),金国皇帝完颜亮,一心想迁都到燕京(北京)。迁都可不是儿戏,得先派个得力的官员去燕京修缮宫殿、整治城郭。可谁来担当此重任?满朝的文武大臣们,都不敢领旨,全是外行呀!急得完颜亮在龙案前走来走去。正在这时,一个叫张浩的大臣上前跪奏道:“启奏圣上,传闻解州有个苏保衡,为人忠直。在建造修缮上,造化颇深。圣上命他进燕京,当总监工,必能胜任。”完颜亮虽然觉得苏保衡官职太低,但眼下又无人可用,只好传旨调保衡进燕京试试看。
苏保衡一进燕京,不骑马,不坐轿,徒步走遍燕京城。他不但虚心听取来访者献计献策,还亲自走访当地有名望人士征询意见。他所选造的宫殿地址,据说是现在的北京故宫。所盖的房子没有现在的那么多。但也是皇城四门,三座大殿,护城围河,内廷皇室嫔妃住院,一应俱全。他从容地指挥着上万名工匠、民工;井然有序地调运着各地的木料、石材。黄金、白银从他手里像流水一样地流进流出。
有一回,他手下一个管财的主簿,来到他的官邸,悄悄对他说:“总监大人,当今朝野上下,谁不在自己的老家,盖房建墓,光宗耀祖!您日夜操劳,费尽心血,真够辛苦。您掌管这么多的钱财,我给您拨些银两,吩咐当地为您盖……”苏保衡没等主薄说完,脸唰地一下阴沉下来,厉声训斥说:“无耻!你毁我清白之身,廉洁之名!我已说过多少遍了,我除了书籍宝剑之外,其他一无所求!”主薄讷讷退出。
这事使苏保衡犯起疑来:这等小人,他给我使贿赂,会不会他贪污了金银?他当即暗暗派出人员到主簿家乡打探。主簿果真把贪污的金银寄送回家,家里正大兴土木。苏保衡听后大为气愤,立即抓主簿来,开堂审问,由于证据确凿,马上问斩。这件事震动了整个燕京城,他被人们誉为“国士”。
苏保衡在燕京整整修建了五年宫殿。金贞元四年(1153年),完颜亮从会宁迁都到了燕京,住进了紫金城,看到富丽堂皇的宫殿,把他简直快乐疯了。一个劲儿地夸赞苏保衡,破格提拔苏保衡为工部尚书。
完颜亮迁都到燕京后,竟日思夜想要把南宋一口吞掉。于是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如何尽快出兵攻打宋朝。有个大将军奏道:“末将愿统领军兵,一举攻下临安城!”完颜亮问:“以何术取胜?”将军顺口答:“派出铁骑硬攻!”完颜亮思谋了一阵儿,正要点头。这时,一个谋士急忙说:“圣上,万万不可!今时不同往日了,在平原旷野还用铁骑强攻硬闯,势必会陷入宋军布的阵中,我军必然失利。”完颜亮问道:“依你之见?如何。”这个谋士又说:“圣上何不利用大运河,来个水陆并进,两路夹攻,定能取胜!”完颜亮觉得有道理,便大声问谁愿去监造战船,组建水军。众大臣都傻眼儿了,谁也没干过这事呀!只见苏保衡的好友御史徐文上前启奏:“臣愿保举工部尚书苏保衡大人,担任此职。”这话正合完颜亮的心思。苏保衡正要推辞,完颜亮降下圣旨,定了下来。苏保衡没办法,瞅着徐文,你不是保举我吗,咱们一块儿去造船好了。
这件差事,对苏保衡来说,甭提有多陌生了。但他并没有畏惧,翻阅资料,走访打过仗的水兵。经过多方认真地调查,很快制定出方案,造船近百艘,大号船2艘,可容百人,船体巨大,威力猛,为指挥主船;中号船50艘,载五十人,船体较小,能灵活行驶,以近攻剿杀为主;小号船40艘,可坐二三人,小巧轻便,用作联络和侦察。徐文连声夸赞说:“我深知苏兄文武全才,水陆精通,今日得见,兄才远胜传闻啊!”
随后,各种工匠艺人汇集通州,没明没夜地造。仅用了两个多月,百艘战船进入涂刷桐油工序,已基本上造好了。这时,完颜亮到通州围猎,顺便到造船场地视察。当看见崭新的战船就要下水,把他高兴得不知说啥好了。攻打临安的心切,当即封授苏保衡为浙东道水军都统制。苏保衡奏道:“我军士大都是北方兵,不识水性,怕难以取胜。需经过一段时间,在水面上严格训练,方可开战!”
一段时间?那得等到猴年马月!完颜亮不觉皱起了眉头。他身边有个武官,叫郑家。看出了皇上的心思。便说:“迟不如早,早不如快。末将不才,愿带领船只,克日杀敌!”这席话说到了完颜亮的心坎上,遂封郑家为副都统制,择日出发。
苏保衡日夜忙碌。一面劝说郑家慎重,一面指挥水军操练。谁知郑家心眼多,恐让苏保衡抢了头功。他求功心太切,听不得苏保衡的劝说。一天夜里,他率领半数水军,悄悄地出发了。苏保衡知道后,恐要出事,忙领船队随后追去。
郑家率船驶到临安,被宋军的伏兵打了个措手不及。船队大乱,可怜这些旱鸭子兵们,没有经过水上训练,不适应水上作战,一个个全掉进河里了。郑家被宋将一枪刺死,等苏保衡赶到,好一场厮杀,但败局无力挽回,只得败退到黄河一带。(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