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镇风光第37期

2024-12-13

查 灯

在我县张西河乡朱家屯村一带,流传着一种古老的民间群众文化活动—“查灯”。相传是明朝嘉靖年间于谦的后人逃难带来的。改革开放后,随着现代文化形式的发展,“查灯”受到冷落。但在一些村庄,仍然传承着这一活动,表现了顽强的生命力。

查灯,是正月十五闹元宵的一种民间文化活动,查的是元宵节的灯。查灯要素构成,一般有执事(引路入户收集酬谢品的)、灯手(队前打灯笼的)、驭手(拢马的)、灯倌(指挥队伍,并说灯诀的)、守护(在马的左右,预防踩踏或踢尥观众的)、鼓手(打鼓、敲锣、钹镲等)以及秧歌队或高跷队,杂差(背鼓的、专门响炮的等),总约二三十人,小村庄则十人上下,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表演实体。乐队乐器有锣、鼓、镲、唢呐,甚至笙、笛,以锣、鼓、镲最为基本,道具无成规,因村而宜。

“查灯”成员化装无定格,一般灯倌、灯姆和秧歌队员均化装。灯倌化装,一般本色脸,只在衣着上变换;灯姆,只有水桶寺等部分村庄有此角色,头匝头巾或“头帕”,耳上系红尖辣椒或手工假耳环等,上身穿花衣或妇女对襟衫等,为丑角类扮相;秧歌队或高跷队开脸谱,多扮故事人物,《八仙过海》中的“何仙姑”“铁拐李”“曹国舅”等,《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白蛇传》中的白娘子、小青、许仙,以及“秀才”“财东”等。但能荣任灯倌的,必须是能说会道才思敏捷且在群众中有一定威望的人。

“查灯”表演,因是在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个极富民族传统特色的节日里进行,有着特殊意义。表演时间,一般是元宵节或前后一天的晚上,天黑后展开。村子大,则从正月十四至正月十六用三天时间,或组织两班人马,同一天晚上进行。四五百户的大村查灯,二三十户的小村也查灯;平川区查,山村也查。因大因小、因山因川,又因灯倌和村庄地形气候、习俗等因素,队伍大小,灯倌扮相,乐器、道具采用等不一定相同,而“干说硬喊”的主韵不变。  

开始查灯前几天,灯倌都要根据户主的各自特点,提前准备编些灯诀。多数是一些喜庆、祝福和吉祥的话,有时也有一些善意的规劝和幽默。编灯诀也是对灯倌水平高低的衡量,需要灯倌针对户主特点指人说事。有时灯倌说完一段,户主不让走,灯倌必须再说一段,这就更要考核灯倌现场即兴发挥水平了。有时锣鼓响了好长时间,灯倌一句也没想出;也有时灯倌说了一句语塞,抓耳挠腮,想不出下一句或说出一些不合平仄押韵的“笨”话,引得众人哄堂大笑。但不论灯倌道出灯诀水平高低,户主都要拿出一些烟糖以示谢意,加说一段有时需给灯倌一些赏钱。

天黑后,村内各户都要准备,在大门口、家门口要挂一两盏红灯笼,大门口还要点一堆旺火。队伍先在村中央集合,说一段上马词后开始查灯。上马词一般根据国家形势和村里现状编写。记得在刚改革开放后某一年,农村打破大集体,开始大包干责任制,全村获得大丰收。其中有一段上马词,表达了农民喜悦的心声,这首上马词是:“中央送来新气象,共同发展奔小康。今年查灯出新样,永远感谢共产党。”村民高兴的大喊再来一段,灯倌张口又来一段,“今年咱村要争光,庄稼茂盛果实香。秋收粮食堆满缸,有吃有穿有余粮。卖掉余粮盖新房,盖好新房娶新娘。追根问底找原因,就是党的政策强。”查灯的顺序按照距离先近后远的原则,依次开始。一般户院较小,则在大门外活动;院落大的,就进到院子里。灯倌骑在马或骡子上,把拂尘(有用的是扇子)一挥,鼓乐随即停止,灯倌则开始说吉祥、吉庆的灯诀。灯倌每喊一句,查灯队的其他人员和观看的人们,就在句末尾呼应一声“吭”!一人喊,十多人甚至几十人一齐响应,“吭——”这么一声,有男有女,有大有小,有细小的、有奶气的、苍老的、有浑厚的,众人众声,众口众韵汇成一个“吭”声,十分雄壮和有气势。这样,一户接一户地查灯,一户接一户地欢乐。查灯每进一户,灯倌都要尽情发挥,将美好的祝福和希望从口中说出,说得主家喜洋洋,说得观众乐陶陶。如进“二六娃”家,知道他攒了钱,买了彩电,准备娶媳妇,出口便说:“二六娃,钱太多,少说也拉两火车,一次买了两个数字锅,今年准能娶个俊老婆!”道出了村民纯朴的发财致富心情,以及他憨实的以娶妻为成家立业的志向,同时也显示了灯倌夸张的智慧。有时也对被查户的缺点加以善意巧妙的针砭。村里“二瑞英”爱喝酒,有时过量,灯倌到他家则说:“二哥长的惹人爱,人缘好,样子帅,二斤白酒喝不醉;二婶性情真不赖,子弟几个有出在。”

查灯队来到一家杂货铺门前,店主出来迎接,因这家主人平常为人和善,买卖公道,人缘甚好,于是灯倌略加思索随口高声吟道:“喜气升,喜气升,查灯来到你门中。为人和善老财东,小店丰盈财运通。生意兴隆通四海,买卖兴旺万年红。”众人齐声喝彩,主人自然高兴。

有一家大户,女儿坚决反对父母对自己包办婚姻的做法。最终父母拗不过闺女,还是同意女儿嫁给了她自己相中的对象。查灯的灯倌到这家念出的灯诀是:“这家有好女,自主选佳婿。父母明事理,佳话留美誉。”这样,既夸奖了女儿为自己的命运坚决抗争的勇气,也表扬了父母识理顺事的明智。

有一家年轻夫妻闹矛盾,大年过得不顺心。当查灯队来到这家门口时,灯倌稍微一思忖,先是给男女主人拜了一个年,接着随口道出灯诀:“东家男人思路活,一年在外乱溜达。五湖四海逛个遍,不见拿回一分钱。亲戚朋友绕道走,父母媳妇争相骂。从今往后好好干,票子肯定围你转。明年再来你门前,怀抱儿女笑开颜。”夫妻双双在众人的掌声哄笑中感谢灯倌的祝福和规劝。

查完谁家,谁家都要自愿表达一番心意,给查灯队员每人一盒纸烟,富裕的人家大气一点,除了给烟,还给灯倌十元或二十元辛苦费或赏钱。以前也有人家给带点食物,诸如粉坨子、冻肉等。碰到店铺、作坊以及书香门第、农商大户等特别富裕的人家,主人会拦住马头,不让灯倌走,要求加说一段或几段。一来是为了打广告,二来是为了炫耀自己。一般加说一段给50元,再加一段翻一倍。一直说得灯倌话尽词穷。这时灯倌准备的句子就不够了,就要即兴赋“诗”。记得当年给一家外地做生意的人家查灯,主人家拦住马头,灯倌说了一段又一段。最后灯倌说不出了,骑着马跑了。最有意思的是灯倌来到自己家,给自家查灯。这得要把握好尺度了。说得太好与不好,都不合适。有时村民会专门拦住不让走,看灯倌出丑。但大多数灯倌,敢坐在马上,就有出口成章的本事。记得小时候,一位职业是老师的灯倌查到自己家,首先说了一段“查灯来到我门中,灯笼旺火红通通。辛勤耕耘几十载,桃李天下人人爱”。村民拦住不让走,灯倌又说了一段,“查灯来到我门上,父老乡亲不相让。风调雨顺又一年,今年更比去年甜。”

最后,全村查完,不管一队人马或两队人马都回到村中央,进行下马的结束仪式,即灯倌各说“下马诀”,诸如:“鞭炮三起锣鼓响,感谢乡亲来捧场,现在查罢要下岗,明年有缘再登场!”下马之后响大炮三声,响些小鞭炮等,向村人通告,查灯结束。

      随着时代变迁,社会的发展,查灯与许多民俗活动早已消失不见,成为远离故土游子寄托乡愁的回忆,让人不免有莫名的伤感与失落。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离不开每一位华夏儿女的努力,让我们赶快行动起来,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阅读1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