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镇风光第35期

2024-08-29

天镇恐龙

在天镇县工人文化宫二楼的恐龙馆,陈列着一只巨大完整的恐龙化石骨架,它长约20米,背高4.2米,头高7.5米,这就是恐龙化石界赫赫有名的新种类“不寻常华北龙”,它是已知中国乃至亚洲晚白垩纪发现的个体**,时代最晚,保存最为完整的大型蜥脚类恐龙化石。

为了更好的了解恐龙,我们科普一下恐龙的基本知识。地质学家将有生命出现的前寒武纪到现在的时间划分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三个时代。恐龙只生活在中生代,包括三叠纪晚期、侏罗纪、白垩纪三个时期(2.25亿年前-6500万年前),跨度大约1.6亿年。在漫长的年代里,它们的足迹遍及大半个地球,进化出各种各样的个体。全世界已发现的种类有800多种,我国发现有100多种。恐龙分为鸟臀目和蜥臀目两个大类。鸟臀目分为5个科: 鸟脚科、甲龙科、角龙科、肿头龙科、剑龙科。由于鸟臀类恐龙性情温和,不具进攻性因而往往成为肉食性恐龙的果腹之物。我县赵家沟乡出土的杨氏天镇龙属于鸟臀目甲龙科。蜥臀目恐龙分兽脚亚目和蜥脚亚目两类,前者包含了所有的肉食性恐龙;而后者则是体型庞大的草食性动物。霸王龙、棘龙、迅猛龙属于兽脚亚目;腕龙、梁龙、马门溪龙,以及华北不寻常龙都属于蜥脚亚目。三叠纪晚期是兽脚亚目腔骨龙和板龙的天下,侏罗纪时期生活的主要是蜥脚亚目的梁龙和剑龙,白垩纪时期统治地球的是霸王龙、三角龙、甲龙。在我县贾家屯乡武家山发现的“不寻常华北龙”化石,是蜥脚类恐龙的一种。蜥脚类恐龙是目前已知地球上**的动物,首次出现于三叠纪晚期,伴随恐龙存在地球上的整个时期。

从2.25亿年前到6500万年以前,那时的地球,整个大陆连成一片,气候非常温暖,没有冬季,温度比现在的地球平均温度高8度。整个地球遍布着大片大片的沼泽,深谷里、山坡上,到处都覆盖着茂盛的森林。在这个绿色的乐园里,生活着不计其数、各式各样的恐龙。亿万年后,天镇县“不寻常华北龙”和“杨氏天镇龙”的发现轰动了整个古生物界。这些恐龙化石,类型多样,保存完好,是以晚白垩纪蜥脚类巨龙科和鸟臀类甲龙科的化石为代表,包含有鸭嘴龙类及兽脚类的恐龙动物群。这是恐龙界一个突破性的发现,是国内外不可多得的宝贵材料。该动物群的发现,对我国在白垩纪,特别是晚白垩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具有很大的参考作用。并且对进一步研究该类恐龙的分类、演化、迁徙和绝灭及古动物地理区的划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恐龙的发现

从山西的右玉、左云、天镇,到河北的怀安、万全、张家口一带,有一条红色的、时代不太清楚的地层。这条特殊的地层曾经引起了许多地质学家的关注。1983年10月25日,带着种种疑问,庞其清(石家庄地质学院教授)和程政武(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一起来到这里,进行中生代地层考察研究。他们从阳原出发,顺着赵家沟康代梁山东北坡往山里面走。下午两三点时,程政武指着远处的一个山坡说:“那儿好像有化石!”庞其清跑过去一看,确实有几块骨头化石裸露在地表。根据多年的考察经验,仔细观察后,他们肯定露出来的骨头化石不是从高处滚落下来的。于是,两个人顺着骨头排列的方向,连续挖了两个多小时,全都是骨头化石。这些骨头不但排列整齐,而且比较连续。程政武是研究脊椎动物的专家,庞其清是搞地层古生物专业的。根据现场情况,他们判断,在这样的地层里,只要确认是爬行类脊椎动物的化石,肯定就是恐龙化石了。他们总共采回12节骨骼,经程政武研究员鉴定,确认为“恐龙的尾椎化石”。当年,他们还在阳原县灰泉堡村、老砍山、西坡和天镇县武家山一带也发现有零散的恐龙骨骼化石,可见恐龙化石的埋藏之广。

之后数年时间,由于工作太忙和其他种种原因,他俩一直没有再回去挖掘过。1988年11月,庞其清和程政武又一次来到天镇县赵家沟康代梁山东北坡,可是找了一个星期,都没有找到当年的化石点。当时挖掘的坑口,历经5年雨水的冲刷和自然风化,已经看不出以前的面貌了,这次寻找宣告失败。1989年6月下旬,他们又重返康代梁山,跑了整整一个星期,7月2日,终于找到当年的坑口,可挖掘工作并不是很顺利。挖了一个多月,因为废土挡了村民去地的路,被拦住不让挖了。后经地矿部与国家文物局出面协调,在山西省政府、文物局和文化研究会等单位的配合下,挖掘工作才得以继续。从1989年到1994年,工作队先后去了5次,每次从4月份挖到9月份,挖了5年,挖掘最深的地点在地下21米处,几乎把整个山头都推平了。历经数年,在康代梁山化石点及其周围贾家屯乡武家山、红土窑等地的发掘,发现大量保存程度不等的恐龙骨骼化石。其中以贾家屯乡武家山出土的化石最为完整。截至1994年,总共挖掘出2300多件恐龙化石。

经专家研究鉴定,这些化石距今约7300多万年,是以晚白垩纪蜥脚类华北龙科和鸟臀类甲龙科的化石为代表,并含有鸭嘴龙类以及兽脚类的一个新恐龙动物群。包括蜥脚类不寻常华北龙,甲龙类杨氏天镇龙及鸭嘴龙等。恐龙的两大类蜥脚类和鸟臀类,我们天镇这个地方都有了。这里最有代表性的恐龙,是一种大型蜥脚类恐龙(脚似蜥蜴的爪子)。它拥有粗大的钉状牙齿,齿冠长与齿根长之比为3:1,股骨直长,窄而扁,胫骨、腓骨长而扁平。从体型上看,它是典型的食草龙,是新属种,也是中国迄今发现的亚洲**的蜥脚类恐龙,被命名为“不寻常华北龙”。它属于蜥臀类中的蜥脚类华北龙科(新科),发现的化石有牙齿、颈椎、背椎、荐椎、尾椎、肋骨、肩带、腰带以及四肢骨,保存的真骨含量高达70%。一般来说,恐龙骨架真骨含量能达到40%就已经非常罕见,我县发现的这个恐龙骨架可以说是恐龙化石界的翘楚了。同时发掘出来的新属种“杨氏天镇龙”,更是中国甲龙的重要代表。“杨氏”是为了纪念我国的古生物学之父—“杨钟健”而命名的;“天镇龙”的属名是

指它的发现地是天镇县。天镇甲龙以低矮的植物嫩枝叶为食,它长约5 米,高近 1 米,由于身体笨重,移动起来就像坦克。该恐龙动物群属晚白垩纪的一新恐龙动物群,极为罕见。

恐龙出走和回归

恐龙化石的发掘和研究是一项周期漫长而艰巨,复杂又细致的工作。赵家沟恐龙化石发掘工作到1994年暂告一段落,发掘出来的恐龙化石的存放和研究更是一项耗时耗财的工作,鉴于当时天镇县财力有限,没有能力对化石进行保存,因而不得不交由挖掘工作队。无论如何,现在看来都是一种无奈和遗憾。

早在1986年石家庄地质学院领导听闻庞其清教授发现恐龙化石的事情,就提出了要收集恐龙骨架标本,拟在学校建恐龙展馆。当时庞教授提供了1983年在天镇发现恐龙化石的情况,并提出进行发掘的意见。前期(1988—1990年)发掘经费由河北地质学院筹集。1991-1992年由地矿部教育司、直管局、山西地矿局和地质行业科学技术发展基金委员会资助,1993年后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地质行业科学技术发展基金联合资助。由于恐龙化石的发掘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科学工作,涉及《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在地质矿产部办公厅、教育司、科技司、地质行业科学技术发展基金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矿部地质研究所和中国地质博物馆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国家文物局认准,并得到山西省政府、山西省地矿局、山西省文物局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的支持及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赵家沟乡的认同。发掘工作自始至终得到了河北地质学院领导的全力支持和关怀。还得到地矿部地质研究所,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的热情帮助。中国地质博物馆和地矿部地质研究所也参加了发掘和野外考察。化石发掘中还得到了天镇县有关领导、村干部及群众的热情支持帮助。整个发掘工作可谓漫长而艰辛,前前后后进行了10余年。

化石挖掘回来后,由于当时地质学校没有经费和必要的场所,一直分散存放在地下室、阶梯教室等地。直到1994年6月底,学校筹集了部分资金,把这批珍贵的恐龙化石进行复原装架陈列出来。从此,天镇县的恐龙成了河北地质学院的镇馆之宝。

2022年,天镇县工人文化宫如期落成,在文化宫二楼专门建设了恐龙馆,把漂泊异乡30多年的游子迎接了回来,尽管它是一个1:1的模型,但家乡的人民终于可以一睹它的容颜,也圆了天镇人民多年以来的夙愿。相信有一天真龙终将会回归故里。

天镇恐龙是大同市乃至山西省最具有代表性和独特性的核心文化旅游资源。恐龙化石的挖掘和研究,具有重大的科普价值、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是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进入新时代,在县委、县政府“打造魅力旅游名县”总体目标指引下,我县文旅经济取得突飞猛进的成绩。我们要继续深入挖掘恐龙这一特色优势,拓展相关文创产品,把我县的文旅经济做大做强,为天镇文旅兴县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阅读19
分享